10月份丝绸月景气指数构成及涨跌情况
今年10月份蚕茧丝绸类产品的月度景气指数为100.5点,比上个月的100.8点微降0.03个点。
1-8月,我国真丝绸商品累计出口20.75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其中,蚕丝类出口4.18亿美元,同比下降7.81%;真丝绸缎出口6.11亿美元,同比下降3.54%;丝绸制成品出口10.45亿美元,同比下降21.17%。总的看出口还在下降。
真丝绸商品出口主要有以下不利点:一是丝绸商品出口数量金额齐跌。二是真丝绸服装出口持续走低。真丝绸服装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8%和21%。较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分别达到128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三是东部沿海省市出口下降。据了解,10个真丝绸商品出口主要省份中除广西、重庆、上海、山东实现增长外,福建、江苏、广东、青海、四川、浙江分别下降56.14%、18.92%、11.13%、10.52%、9.14%、5.52%,东部沿海地区普降格局明显。四是主销市场出口下滑明显。国内真丝绸商品传统主销市场出口下滑明显,单价同比增长150%。总的是价增量减,出口减少。
生丝价今年一季度开始回落,二季度三季度跌幅收窄,但继续弱势。B类丝每吨丝已跌破33万元/吨大关,A类丝稀缺还保持接近38万元/吨。去年的高丝价延续了三个多季度,一是茧本的支撑,二是下游用丝量增加,三是随着其他各项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水涨船高。今年高端回落,也应是在合理比价的范围。
从标示市场景气的二级分类指标可以看出,10月份有72类指标好于上月份,而有6个指标差于上月份,4个指标基本持平。从指标数目来看,趋差指标数等同于向好指标,半数指标为持平,景气百分点数也近乎持平。
前期价格起落太大使经营商观望居多,总体经营状况仍显一般。丝价的变化也影响着景指数的变化。对景气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库存、订货虽有所好转。丝价对绸缎的成本和销价影响较大,尤其是前两年持续涨价形成高丝价位近40万元/吨,影响丝绸消费。现价格回调已至33万多元,可能会有利于推动消费增加。
10月份主要持平的分项指标是库存、工资、运输成本等项。向好的指数有进货成本、货源项目上。下降的指标有订货、人气、销价等项。丝绸工厂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丝针织产品增产交织品等。在家纺丝绸产品上,在高端市场上仍有较多消费者市场。
东桑西移后,新区产量大增,重量不重质,B类丝充斥,A类丝短缺,使全国3分之一的丝的质量处在了十分低下的状态中。政策上去年8月再取消国家多年来实行的法定生丝检验制,行业陷入了这种质量没有把关的局面。
数量上的失控,质量管理上的缺失,都是今天行业缺少科学管理的主因。丝绸需要内在稳步推进,才能让行业恢复以往的高档形象,有利于丝绸的生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