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纱企业节后开工不足 内外棉价差遭遇“反转”
1月棉花进口同比减少五连跌

2015年1月我国棉花进口数量环比、同比均下降;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据海关统计,1月我国进口棉花16.12万吨,较上月减少10.33万吨,减幅39%,同比减少44.9%;平均进口价格1675美元/吨,较12月下跌140美元,跌幅7.7%,同比下跌15.9%。2014/15年度前5个月共进口72.26万吨,同比下降49%。
近期内外棉差价维持低位

外棉到港量明显增加
节前,外棉现货价格在ICE期棉带动下有所跟涨,但由于市场配额及优质货源较少,有价无市。节后,外棉价格盘整,部分港口外棉集中到港。由于纺企节后开工较低,整体销售不理想,贸易商出货意愿较强,利润微薄或略有亏损。截至2月底,中国各主港“寄售”和清关的外棉数量已达到18-22万吨,青岛港印度棉、美棉、巴西棉寄售量排在前三位。印棉价格延续节前报价,印棉S-6级1-5/32人民币报价13800-13900元/吨,保税现货S-6报价68.5-70.5美分/磅;美棉M1-1/8报价15700-15900元/吨,优质SM1-5/32高价16300元/吨。2月统计,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上涨1.32美分至71.25美分/磅。按1%关税和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价格分别11261元/吨和13692元/吨,与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128B棉相比,国内棉价与进口棉的价差分别2184元/吨和-247元/吨,滑准税下外棉价格继续反超国棉。
笔者认为目前春节后棉纱企业尚未完全开工,目前国内现货回暖力度不足,且纺企需求仍处于弱势,短线供需压力仍存,而未来随着市场开工逐渐恢复,纺纱企业或迎来一小波备货潮,预计国内棉价将继续保持平稳偏高走势,而内外棉价差将继续维持在低区间。而另一方面,天量国储棉的存在加之进口配额的限制,即使内外棉价差已经接轨,未来对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的影响依旧影响甚微。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