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遇冷“一度” 化纤心凉“半截”
基于对当前聚酯大环境的思考,荣盛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寿柏春、远大石化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研究员沈婷怡、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合纤处副处长的张有定在“第二届君方客户交流会上”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热点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荣盛化纤寿柏春:上半年行业风波不断——困难都在哪?
2015年上半年,大陆纺织品制造重镇江浙地区迎来行业“大洗牌”,接连十多家知名大型企业倒闭停产。8月5日,嘉兴龙腾化纤被曝破产;22日,红剑集团倒闭的消息再次传来……对于企业的生存现状,荣盛化纤总经理寿柏春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聚酯行业也正在经历着深度的考验。产能阶段性过剩、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使得聚酯涤纶产品库存严重积压,从而陷入大范围的亏损格局。
而具体到江浙范围,特别是萧绍地区,寿柏春更是感叹,“这个之前频频被媒体做正面报道的地区,为何如今却只能以‘倒闭、破产’等新闻进入人们的视野?”当然,造成目前化纤企业经营困难,除了传统的“三高”问题,即原料生产成本高、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之外,寿柏春指出,互保圈的存在正是企业倒闭危机集中爆发的导火索。比如有四人参与的互保圈,如果其中三个跑路,剩下一个守信的企业老板反而要扛下所有债务,这是很多民营企业被拖垮的真实状况。对于“造血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紧张局面一旦加剧就容易引发信贷逾期集中爆发、互保圈“火烧连营”这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今年企业经营进入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状况”,而危机的发生有时甚至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目前行业运行呈现出周期性的大幅度波动。寿柏春认为,当前的下行趋势除了供需关系失衡导致产业波动外,银行与企业之间不明晰的利益关系也无疑阻碍了行业发展的正常轨道。因为,当化纤行业景气度高时,银行给化纤企业放贷便十分轻松,甚至是有求必应,这就导致企业有过度投产的可能;而在景气度不好的时候,银行则对化纤企业收紧银根,企业运转困难需要资金却难以满足,这就导致企业在行情低谷时更加艰难。所以,在行业陷入低迷的时期时,化纤企业更要有警觉意识。当规模效益触碰到天花板后,加大科研与创新才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
中石化张有定:下半年行情难以期待——信心都去了哪?
2015年1-7月份服装产量增速约为0.66%,同比降3.27个百分点,其中浙江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局面。目前摆在行业面前的事实是上半年实际需求增长维持低位,而下半年的行情也难以让人期待。
中石化张处长指出,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和产业开始外移的影响,需求增速放缓已经成为“新常态”。而不巧的是,在需求明显放缓的时期我们还遇到了产能大幅扩张。长的不说,单就上半年4-5月份,由于意外事件导致的上涨行情刺激了市场的表观需求,导致实际社会库存增加。而这样的行情一旦被消化,“过剩”这一问题就毫无疑问被推到了业者面前。张有定建议企业“这时候就不要寄往于需求了,同行限产自律、稳价控亏才是维护生存的必要行为。”因为即使假设2015年后不再增加新的产能,也要到2020年后才能基本消化过剩的聚酯产能。在此期间,行业的效益或许会逐步好转。
然而,市场参与者众多,参与的目的也显然不同,那么多空博弈的局面就会始终存在。目前完全竞争的产业链新格局已经形成,而且这样的竞争逐渐从聚酯涤纶延伸到了上游,因为原料的集中程度较高,但产品差异化小。
远大物产研究员沈婷怡在分析上半年PTA行情时指出,由于PX、PTA双重产能过剩,内生动力不足,行业全面陷入亏损,目前仅PX尚可,但也大不如从前了。供应商深知产能过剩的现状,所以在遇到行业景气低谷的时候,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就弱化了价格的影响,以至于现在PX和PTA的行情大部分都要仰仗于外在推动力,于是原油这一因素就自然而然成了行情风向标。张有定处长建议,“这时多产等于多亏,PTA工厂应努力做‘开关’工厂,加强供应商协商,顺势而为,寻找市场信心!”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