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化纤行业“找钱无门很受伤”,2016融资道路或更艰难……
纺织化纤行业遭遇银行“区别对待”
据悉,该通知显示,被该行列入压缩退出的行业范围,包括钢铁、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航运、煤炭、炼焦、煤化工、光伏制造、工程机械、纺织化纤、造纸、基础化工、化肥生产、钢贸、煤炭、常用金属矿采选等19个行业和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四个高风险子行。同时对行业存量客户实施不同管理策略。
“符合准入标准的存量客户申请增额续做,需报总行核准;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客户单户敞口余额较2015年末不得增加,除极端情况可经总行例外核准投放外,其他情况一律不得新增敞口。”该股份行内部人士透露,通知要求,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存量客户以2015年末风险敞口为基准,实施总量管控。这样一来,被列入压缩退出行业的企业想要申请新增贷款,银行的门槛一下又变得高不可攀。
无独有偶,一地处纺织大省的某商业银行行长也明确表示:对银行而言,纺织行业被列入审慎放贷范围,尤其对低于50万锭、设备落后的小纺织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产品低档,银行不会给与资金支持。对中型纺织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资金,也要有相应的抵押物或大企业担保。
“找钱无门”让纺企倍感“受伤”
其实,融资难度大、成本高,并不是个别企业的临时感受。“找钱无门”、到处碰壁应该算是行业的普遍遭遇,特别是对于拥有大量小微企业的纺织服装产业而言。
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最近发布的《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人工成本快速攀升、融资难且贵、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66%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比例较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2015年,财新杂志调研了1268家纺织企业,其中有三成企业也认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为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全国纺织生产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料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数据的印证下,我们发现资金问题始终是纺织企业心头一个绕不开的结。而面对中小企业占比高达90%以上的纺织行业,银行总是把其作为一个“有潜在风险的行业”。银行看淡市场,再加上经济大环境的不佳,多种因素助推加速了“企业经营不好-银行抽贷-加速倒闭”这一恶性循环圈的形成。另外,纺织企业为了能从银行贷到钱而互相担保,一些企业深陷互保漩涡的案例也由此引发。据悉,在绍兴、萧山一带,有不少纺织、印染、服装企业面临关门,个中缘由,不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而是受到企业间担保拖累,生产无法正常维持,不得已关门闭厂。
2015年纺织行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的实例

2016,融资道路或更艰难
面对倒闭潮,企业追寻原因是银行不给放贷或抽贷导致;而银行则认为是企业经营不好,所以不给放贷或抽贷。我们暂且不论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逻辑下,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单从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方面释放出的信号来看,无论是供给侧改革中的化解过剩产能,还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委联合发文中的“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均显示出“热钱”的流入渠道只青睐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而“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则要吃“闭门羹”。
显然,任何一个行业没有信贷政策的配合,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内生动力就很难释放。有些行业全行业亏损,有些行业全行业产能大大过剩,银行将这些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有道理的。但纺织行业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整体盈利情况依然处在整个制造业的前列。2016年,融资环境依旧困难,而在目前融资困境下,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或许应该要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加大自己资金周转和回笼力度才是正确道路。
面对倒闭潮,企业追寻原因是银行不给放贷或抽贷导致;而银行则认为是企业经营不好,所以不给放贷或抽贷。我们暂且不论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逻辑下,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单从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方面释放出的信号来看,无论是供给侧改革中的化解过剩产能,还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委联合发文中的“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均显示出“热钱”的流入渠道只青睐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而“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则要吃“闭门羹”。
显然,任何一个行业没有信贷政策的配合,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内生动力就很难释放。有些行业全行业亏损,有些行业全行业产能大大过剩,银行将这些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有道理的。但纺织行业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整体盈利情况依然处在整个制造业的前列。2016年,融资环境依旧困难,而在目前融资困境下,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或许应该要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加大自己资金周转和回笼力度才是正确道路。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