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到底了?别抄在“半山腰”!国内色纺行业两大龙头仍在放慢原料补库步伐
一、大厂生产增长,原料库存不敢放大。A公司产能规模120万锭,目前满负荷生产。公司在越南、浙江、河北、山东、江苏等地设有生产子公司,主产品种各类色纱,2015年纱产量达到15万吨,原料采购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上下,目前原料库存约3个月,较往年3-6个月的原料库存出现显著变化。B公司通过并购和新建,形成了135万锭产能,拥有浙江、长江、黄淮、新疆和海外五大生产板块,占据国内高档色纺纱市场40%份额,2015年企业效益较好。上年度棉花消费达到30万吨上下。受棉价持续下跌影响,两家行业龙头企业也不得不放慢原料补库步伐,对未来何时重建库存信心不足。
二、下游需求不佳,短单为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去今以来下游市场需求下滑,趋势至今没有大的改观。色纺纱订单短单为主,客户基本不放长单,交货期变短,客户多样性要求增多,生产难度相应加大。纺织企业不担心棉花涨价,担心棉花跌价的思维继续固化,各端预期指向趋同的结果导致越跌越观望,越跌越不下订单,越不下订单越悲观的恶性循环怪圈。
三、担忧储备棉质量,影响拍储策略。样本企业从往年参与拍储以及棉花收储过程的实际感受中,对在仓国储棉质量表示担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质量不符、亏重、三丝、散批等。尽管色纺纱对棉质个别指标要求稍低,但上述问题的存在还是大大减弱了企业参与拍储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出现价格再低也需等待抛储正式实施观察后,再预考虑的情况。这种心态将对抛储后棉价走势产生影响,且影响方向和程度也都存在不同判断。
四、期货仓单棉量小,性价比没有优势。截止3月24日郑商所期货仓单量902张(含有效预报),折棉花3.6万吨。这样的数量一是影响大中企业拿仓单棉的欲望,二是仓单棉升水过高,使得性价比优势缩小。三是仓单棉选择面较现货棉显著偏窄。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期现套保失去意义,市场服务功能收到损害,同时也将影响近月行情走势。
五、危中有机,棉价存在止跌上涨理由。从平衡表看,全球棉花消费多年来一直小幅增长,国内棉花消费虽然自2012年以来有所下滑,但从长远角度看,纤维需求上升是主趋势。从有的样本企业一季度订单增长两位数的情况看,下游需求特别是运动服装需求正在向好转化。另外TPP影响国内企业出口,但不影响甚至有利这些企业的出口。国储库存看起来数量很大,但高质量棉花偏少,抛储后出现结构性好棉花短缺也有可能。如果采用某种方式,国内这么多大型企业齐心协力,这点库存处理起来并不很难。
综合看,大型企业生产维持正常,资金实力或者后续资金实力雄厚使其抵御市场低谷期风险的能力较中小企业显著为强。但下游需求放缓、棉花库存过高、抛储打压预期,使其原料放缩战略出现游移。国储棉质量担忧加剧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难度,抛储价格、抛储成交数量或将左右未来棉价走势。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