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的“老买家”也成了老赖
多年的“老买家”也成了老赖
2006年结识,每年保持数百万美元的贸易往来,如此稳定的“老买家”竟然也成了“老赖”。这是柯桥一家规模出口企业今年遭遇的“出口坏账”。据了解,这家企业主要经营印花面料,是柯桥一家颇具规模的出口企业,主攻中东等地市场。今年年初,有着10年合作关系的阿联酋一“老买家”,向该公司订购了一批印花女装面料,货物总价值108万美元。按照双方约定,赊销时间为90天。在此之前,双方都有比较稳定的合作,买方付款也比较及时。
但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这位阿联酋“老买家”因受政局不稳的影响,银行资金流断裂,导致公司资不抵债,无法向柯桥卖方付款。“现在百万美元的货物已发到对方国家,款项已拖欠了4个月。”公司经营者张先生说,对方不肯付钱,百万美元就这样“打水漂”了。
九成出口报损额来自昔日“老买家”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个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绍兴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说,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柯桥区去年出口报损案件已经不少,今年的情况更趋严重。据统计,今年1-4月,柯桥区企业出口报损金额共计4600万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报损金额超过100万人民币的有10起。”该工作人员介绍,报损金额大的买家均是企业的“老买家”。这些“老买家”与企业有着多年的贸易往来,企业往往对其比较放心。然而,“老买家”的拖欠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昔日“低风险买家”已成了出口风险“重灾区”。
像上文提到的那家印花面料出口企业,由于之前投了政策性出口信保,日前向中国信保绍兴办事处提出了索赔申请。中国信保绍兴办事处接到赔案后,经过详细调查,按照之前约定90%的赔付比例,即时拨付97.2万美元的赔付款,使企业的损失大大减少。
签订单前先查清对方“底细”
面对不断上升的国际贸易风险,柯桥出口企业如何避免风险呢?
中国信保绍兴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根据中国信保的业务处理经验,买家规模大、交易历史长,并不意味着交易风险必然低。另外,也不能因为是“老买家”就放松警惕。国际商账追收的实践经验表明,许多逾期应收账款都发生在“老买家”身上,且追回率极低。
“对出口企业而言,一定要实时跟踪买家当前的经营状况,防止出口商大宗出货后买家突然破产,导致‘钱货两空’。同时,还可以先查资信,后签订单。”该负责人介绍,当前中国信保拥有“海外买家不良信用记录”,出口企业到中国信保任何网点均可查询。
“金融危机催生‘洋老赖’,即使与国外“老买家”、大客户做生意,也得多留个心眼。”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合作时间长,关系良好,往往会使企业认为此类买家风险较小,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隐蔽的风险,最终造成始料未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