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一年更比一年低;库存:一年更比一年高;开机率:满负荷成为过去式
【168TEX讯】今年的夏天,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雨水连绵,温差不均,而织造企业的体感也是千差万别。一些企业好像还身处在寒冬之中,在漫长的煎熬中担心单薄的订单,担心下半年的日子;而对于另一些企业来说,盆满钵满的订单之后是忙不完的生产,还要外加工,下半年的时光,仿佛能咻地一下就过去了。
一、价格:一年更比一年低
一、价格:一年更比一年低


今年以来,整个面料市场价格随着上游原料的波动,易跌难涨。一方面是上游聚酯涤纶在油价起起落落的影响下,难以有好的表现,成本支撑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则是下游服装厂、贸易商下单谨慎,订单数量偏少。即使3月份,受到下游织造厂家的补货以及上游原油大涨的带动,涤纶长丝价格连续上涨,与春节前相比,上涨幅度达千元,但是这也难以带动面料市场的价格,期间除了雪纺等仿真丝面料价格小幅上涨之外,其他面料价格变化不大,塔丝隆受到锦纶价格下跌的影响,价格小幅回落。
二、库存:一年更比一年高
二、库存:一年更比一年高

调查显示,目前织造企业的销售开始走缓,虽然3-4月总体出货还算顺畅,但是因为长期积累下来的库存,从而导致与往年相比,企业的库存普遍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常规化纤面料,如涤塔夫、半弹春亚纺、轻盈纺、平纹桃皮绒等,有些甚至某个单一品种的库存高达百万米以上,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导致企业减停产。由于今年整个纺织大环境表现平平,不少企业表明市场已经提前半个月甚至1个月进入淡季,一些厂家由于没有订单,开始生产一些常规产品,所生产的产品也以库存的面目出现。
三、开机率:满产已成过去时
三、开机率:满产已成过去时

从今年的情况了解下来,今年织造企业的开机率与前期相比,仍呈现弱势下调的态势。目前盛泽地区喷水、喷气织机开机率在8成左右,今年即使在旺季3月份,开机率也仅在8-9成,并未达到去年旺季的水平,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织造企业因为原料成本高、无来料加工业务,开机率维持在5-6成。而作为主要的织造基地,盛泽地区的织造开机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平望、梅堰等地的开机率在7成左右;而与盛泽比较相近的萧绍地区也表现不如人意,据估算,萧绍圆机今年开工率波动幅度比较大,受到订单下滑以及消防整顿的影响,开机率一度下滑在5成左右,其中毛圈机下降幅度比较明显,厂家普遍表示常规产品订单缺失,好在5月末出口订单稍有好转,市场开机率上调至7成左右。
四、产品:亮点不多,纳米绉脱颖而出
今年的织造市场整体继续保持“旺季不旺、淡季偏淡”的态势,市场成交整体亮点不多。春节前后,织造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春节假期的“空窗期”之后,复苏较为缓慢,但是到3月前后,受到G20峰会环保影响,下游订单提前释放,3月份厂家出货集中,染厂出现爆仓现象。到了4月,虽然面料市场整体行情表现稳定,但是相比3月的火爆行情仍有所回落。市场批量性订单不足,前期阶段性需求正逐渐放缓,主流产品销售减弱,市场逐步进入换季调整期,市场心态趋紧。
从市场成交来看,上半年的织造市场仍以轻薄型面料为主,其中雪纺、乱麻、欧根纱等产品作为往年的主打产品,今年继续占据成交的半壁江山,但订单数量同比仍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纳米绉产品因市场现货不多,整体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最普通的75D也从之前3元左右上涨到5元多,涨幅接近50%。此外,超细旦尼丝纺用做皮肤衣在市场需求也较好,不少厂家反映,下游时有订单,成交多小批量、多批次。
五、企业看淡后市,做好过冬的准备
其实自从2015年开始,中国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内需增长冲高回落,织造厂家普遍表示,今年的行情比之前任何一年都更为严峻。一方面内需市场逐渐萎缩,不少服装品牌“腹背受敌”,无奈减少门店,对面料的采购也就更为谨慎,织造企业、服装厂和贸易公司接单难度上升,原先短、平、快的来单也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常规产品严重过剩,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尤其在春节前的资金压力、换季压力下,面里料行情的竞争将更加趋向白热化,市场价格屡创新低,不少企业靠跑量来维持正常运转。此外,订单“东南飞”的现象也是越来越明显,不少国际企业将订单转向东南亚制造,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打击。
如今,楼市的泡沫不仅窒息了实体行业的生存空间,也打伤了中国的内需市场。从市场权威人士的“中国经济L型”的论断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如今的纺织产业,仍是布满荆棘,企业还是要做好过冬的心理准备。
四、产品:亮点不多,纳米绉脱颖而出

从市场成交来看,上半年的织造市场仍以轻薄型面料为主,其中雪纺、乱麻、欧根纱等产品作为往年的主打产品,今年继续占据成交的半壁江山,但订单数量同比仍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纳米绉产品因市场现货不多,整体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最普通的75D也从之前3元左右上涨到5元多,涨幅接近50%。此外,超细旦尼丝纺用做皮肤衣在市场需求也较好,不少厂家反映,下游时有订单,成交多小批量、多批次。
五、企业看淡后市,做好过冬的准备
其实自从2015年开始,中国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内需增长冲高回落,织造厂家普遍表示,今年的行情比之前任何一年都更为严峻。一方面内需市场逐渐萎缩,不少服装品牌“腹背受敌”,无奈减少门店,对面料的采购也就更为谨慎,织造企业、服装厂和贸易公司接单难度上升,原先短、平、快的来单也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常规产品严重过剩,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尤其在春节前的资金压力、换季压力下,面里料行情的竞争将更加趋向白热化,市场价格屡创新低,不少企业靠跑量来维持正常运转。此外,订单“东南飞”的现象也是越来越明显,不少国际企业将订单转向东南亚制造,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打击。
如今,楼市的泡沫不仅窒息了实体行业的生存空间,也打伤了中国的内需市场。从市场权威人士的“中国经济L型”的论断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如今的纺织产业,仍是布满荆棘,企业还是要做好过冬的心理准备。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