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如果棉价涨到18000元/吨,纺织企业,你还会买么?

[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纱师弟 | 时间:2016-07-20T08:28:58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近期棉花价格的上涨得到了棉花短期供应不足的支撑,最近一个月,中国和印度的棉花价格大幅攀升。当前,国内很多纺企为了规避风险,保持着“随用随买、无单不买、减产减量、停产观望”的态势。那么,如果棉花上涨到1.8W,你还会买么?

1、棉花减产量远高于需求降低量,牛市来了
  2016年1-5月共进棉花35.77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1.4万吨,同比下降54%。2015年9月至 2016年5月份,累计进棉花72.23万吨,比上年度同期下降46%。

  2016年中国棉花实播面积4385.1万亩,同比减少14.3%,较3月份意向调查结果下降 1.7%。而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我国纺织品环比增长2.12%,同比下降5.27%。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同比下降3.70%;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同比下降6.20%。

  从上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国内棉花种植下滑比例,进口棉下滑比例都远远大于纺织品出口的下滑比例。也就是说供给端的减少了量远远的大于需求端的减少量,直接点说就是棉花牛市已经来临。随着棉花全球库存的不断下滑,产量的减少,中国庞大的库存不断的被消耗,预计棉花价格将重新回到1.86万元/吨以上水平。

2、利润传导压力巨大,纺企来背锅?
  7月13日郑棉主力合约,开盘15345元/吨,收盘1573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630元/吨,成交量持仓量明显增加。本周前三天每吨棉花上涨了1000多元。现货市场上,储备棉本周底价大幅上调418元,而棉纱价格却仅上调50-100元不等。

  棉价开始透支棉纱利润,纺企用储备棉生产32支纱的即时利润已经开始亏损。以棉花现货价格计算,纺C21、C32S、C40S纱纺企不仅没有利润,反而产销“倒挂”500元/吨以上。部分纺企因棉价过高,有的已经停产,并陆续有企业准备停产放假,下游织布企业更是无力承受价格的上涨。如果棉花的消费企业大面积关停,未来国家的储备棉如何消化,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将如何保障?

  一些机构和媒体臆测,棉花中长期上涨的通道已经打开,棉纱、坯布、服装、外贸合同价格的上涨将逐渐顺理成章,产业链传导不畅的问题会很快疏通。但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外棉的虎视眈眈等诸多因素,注定了这个传导的桎梏会存在很长的时间,那么,我们的纺企是要等到通畅了再开机么?很多纺企纷纷表示,我们要等下游市场也涨起来,保证利润再开机。但是,如果仅仅是大家都能做的产品,那么好市场也将是大家的好市场,大浪淘的,必将先是“重量轻”的沙。

3、市场告诉你什么叫“供给侧改革”
  2016年对于全中国制造业来说,最红火的词莫过于“供给侧改革”,但是,如何作用到自己的企业上,却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经历了前几年好日子的纺织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危机”,危者,对于很多跟风、技术含量低、易模仿的产品这次将是一次“硬仗”,机者,对于有些技术强硬、产品多元化、差别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纺企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在当前纺织下游市场极度不振、棉纺企业“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国家依然在坚持着走自己“挤牙膏”的轮出这国储棉,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供给侧改革”的决心与力度。作为依托国家政策存在的中国制造业主们,只有在政策的趋势下,按照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才会过上“好日子”。试想,如果能回到刚轮出的时候,纺企们还会用“随用随买”的姿态去对待储备棉的轮出么?当然,下游的不景气是现在市场的基本情况,但是行业不会消失,尤其是纺织行业,即使再不好做的行业中,也会有“特立独行”的几个好做的企业,他们依靠的不仅仅是政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硬实力。

写在最后:
  在2016年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2016年不仅仅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纺织行业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加品种和塑造品牌的重要一年。在这种大背景下,忽视了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依然仅仅在“眼巴巴”的盯着期货盘,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真正的出路是不是仅仅在等棉花“跌价”、下游“涨价”呢?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史超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