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行业淘汰进入加时赛!氨纶企业厉兵秣马多元化,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吕佳菲 | 时间:2016-08-25T10:10:29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2016年上半年,氨纶整体行情一路下行,市场价格连创新低,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氨纶产能严重过剩……这一系列“噩耗”不停的告诉我们氨纶“不行了”!氨纶企业是不是就此要减产?改行?亦或是采取其他对策来拯救它?

氨纶市场遭遇发展瓶颈,企业纷纷出招来寻求突破
  华峰氨纶:在7月发布的《关于建设6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规划建议》上指出公司规划在未来 4 年扩建 6 万吨差别化氨纶产能,分期实施,使总产能达到17.7 吨/年,在此期间计划淘汰 1.2 万吨落后氨纶产能。
  宁夏越华新材料:7月26日,宁夏越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万吨环保型差别化氨纶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年产6万吨环保型差别化氨纶项目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60亿元,一期投资10亿元,年产3万吨氨纶,预计明年9月投产。
  新乡化纤:6月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2万吨超柔软氨纶纤维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四代氨纶生产技术,具有更快的纺丝速度、更低的能耗、更高的生产效率等特点。为生产差别化氨纶奠定了基础。
以下为国内新增投产项目:
  为何在氨纶价格如此暴跌的现状下,还有氨纶企业会加产呢?现阶段国内氨纶产能已达60多万吨,新增产能会令早已过剩的氨纶更加“雪上加霜”吗?

氨纶进入产能结构调整期
  首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规律在任何行业都不例外,如今氨纶行业正进入产能结构调整期。未来氨纶行业供给的发展方向是:小产能淘汰、供给集中化、单套装置大型化。面对如今产能过剩的现状,很多大企业通常采取新增产能或兼并重组的措施,通过“优胜略汰”的方式,提高技术优势来淘汰落后企业。
  再者,调整产业结构,不仅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总体竞争力,同时也意味着氨纶企业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阶段向差别化创新型生产阶段的转变,必定能为氨纶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随着消费者对衣着舒适性的追求越来越高,使得弹力成为衣料的主要功能之一,消费者的需求越发多样化、功能化。以华峰氨纶为例,近两年,黑色氨纶、低温易粘合氨纶、超柔、不倒绒氨纶等新产品的推出,成功满足了面料和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提升了氨纶的附加值,也提高了消费升级。
  从以上三面来看,这些氨纶大企业投入开发差别化氨纶项目也是符合发展趋势的。

提高差别化率,扩大国外市场
  目前我国虽已成为全球氨纶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国内氨纶差别化率低于30%,而技术发达国家氨纶差别化率高于50%。从应用趋势来看,氨纶企业要想提升本公司在氨纶行业的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
  1、开发具有具有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的差别化氨纶品种。2、优化公司现有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线,积极开发高吸放湿氨纶、高定型氨纶、抗菌型氨纶以及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氨纶。3、积极开发高档化、时尚化、个性化氨纶织物是必然的选择。4、巩固行业地位,创新与做强并重。实现自主技术转化,增强竞争优势。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吕佳菲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