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央视聚焦:“妖棉”迎来了秋后算账,这就是疯涨的代价!

[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纱师弟 | 时间:2016-11-22T08:13:16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当时出台这个政策就是为了减少国储棉期间大量积压的库存,让国内棉花价格和国际棉花价格接轨,实现棉价软着陆。如今棉花又到了收购季节,今年棉花收成怎么样?价格如何?棉花种植户和收购加工企业又有怎样的一本账呢?来看看业内人士在新疆的调查。

  秋收过后,棉农开始算大账,新疆棉农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央视采访中一位棉农直率的说:如果国家不给补贴了,种棉花是亏的,赚不到钱!新疆棉农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内地小家小户的棉农。

  从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来看,2016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同比大涨千元。

  那棉农不挣钱,那棉纺企业就挣钱了吗?不,棉花才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18日,阿克苏一位内地包厂企业负责人表示,11月初开始,籽棉收购价在7.3-7.4元/公斤,皮棉成本高达16000-16100元/吨,现今出售仍是成本倒挂,如下棉价就此继续回落,那企业的损失难以估量。

  目前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高配C40S棉纱销售报价24500-24800元/吨,纱厂并未“倒挂”,从纺纱成本和市场趋势看,16000元/吨棉价成为“分水岭”。

  近期,内地纺企棉纱报价已随原料成本从14500-15000元/吨上涨至15800-16500元/吨而上调棉纱报价300-500元/吨,一些大厂精梳纱、紧密纺纱报涨600-800元/吨,原料涨价风险加快向下游转嫁。

  这样看来,整个棉纺产业链的日子并不如意!为什么国家给了那么多补贴,国内棉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不敢说自己过得好?因为,棉花才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编后语
  综上所述。棉花市场已经充分国际化,谁的棉花质量好、成本低,谁就有钱赚。中国棉花种植环节成本高,直接影响了加工、销售、棉纺等整个产业的竞争力。竞争力不强,市场话语权不够大,价格偶尔反弹,也无法改变赔多赚少的局面。

  中国的棉花要想赚钱,关键还是要用提高机械化比率等降低种棉成本,加大品种研发、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技术开发,为采棉机使用创造条件,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降低成本办法。只有整个中国棉花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了,种棉农民才有可能成为国际竞争的赢家,才能赚到更多钱。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史超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