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贸易合同的有效签订
11月以来,外贸采购进入旺季,交易的频繁也伴随着各类贸易风险,特别是失信行为很容易给交易双方造成损失。预防损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首要环节是采购合同的有效签订,以下从市场采购贸易合同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一、采购合同存在的问题
1、过于简单
市场外贸订单签订过于简单,市场经营户还好,出具实名制的名片和联系方式,而外贸公司方面,订货人签字就写了一个简称,类似王小姐、马先生、穆哈穆德、阿里之类,在法律层次上,这类型的签署都不具备法律效应。
2、过于笼统
目前市场上的订单,商品名称、单价、数量是有标注的,但详细品质规格、包装、交货时间与地点、运输、保险、支付、检验、违约及争议处置等条款未详细列明。
3、过于随便
正规的交易,正式的合同签署开始,都具有法律效应。而在现实外贸交易过程中,订单可以随时取消、不按时交货,遇到争议问题,因事先合同未详细标注,无从解决。
二、相关事件
近日,经侦大队接到外籍客商报案称,其在市场采购,收到袋类垃圾货,使国外客户对其信用降为0,与其不再合作。该外商在义乌经商十余年,秉着诚信经营原则,从没想到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无独有偶,前两年,经侦有接到外籍客商报案,反映购买到垃圾铅笔货的事情,经过立案查处判刑,该类案件大幅减少。
对于经营户收不到货款到经侦报案众多,符合法律规定构成案件的少数,发现主要问题为 卖方和买方签订合同太过简单,有些经营户连对方最基本的国籍、名字都不知道,送完货后,直接与买家失去联系。
三、预防对策
交易双方,都应该签订正规明确的交易合同,明确双方身份,中国籍人员请让对方实名制签字;如果对方是外籍人员,请对方签署护照号码;交易物品条款详细注明:商品的品名、数量、规格、商品的质量档次;支付方式是何时何途径何场所;违约及争议存在时的处置方式;最后双方实名制签字确认。
对于卖方:(1)常怀警惕之心,欺诈的形式在不断发展变化,不能拘泥于知道几种具体的欺诈方法,应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学习;(2)交易前,可在预警平台网站,了解对方基本情况,类似公司老板身份、公司基本情况、办公环境、办公地址租用期限,也可以向隔壁用户打听该公司有关情况;(3)交货后,让收货人签署实名,并密切跟进货物走向,观察对方是否为出口贸易正常程序;(4)懂得法律维权。拖欠货款、交易双方未按合同履约,及时上法院起诉维权;确定为诈骗、低价抛售货物、使用假身份信息、收货后迅速转移货物等行为的,请及时携带单据到公安相关部门报案。
对于买方:(1)验货过程中,严谨仔细,对于卖方已交货物,进行针对性的查验货物,并签字捺印;(2)货款交易问题,先付部分订金、在买家收到货物之后,无任何影响销售等前提下,再把全款汇给卖方;(3)此外,由于买家的粗心验货,事后货物到港后发现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买家应及时保留原始证据、拍摄成视频等方式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