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对“协助”费用征税,企业应当了解的5个问题
在海关监管中,所谓“协助”是指:买方为了进口货物的生产和销售到进口国,以免费或者低于成本的方式向卖方提供物品或服务。这种物品或服务对应的价值,就是海关所称的“协助”费用。
例如,中国的A公司向美国的B公司购买了一套汽车生产线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标准,免费提供给韩国的C公司,由C公司按照图纸和工艺标准制造汽车生产线的各个设备并销售给A公司。在这里,A公司向C公司提供图纸和工艺标准的行为就构成了海关所称的“协助”,而A公司从B公司购买图纸和工艺标准的费用,就是海关所称的“协助”费用。
上面的例子是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协助,需要注意,以免费或者低于成本的方式提供物品,也被视为提供了“协助”,物品对应价值即为“协助”费用。
问题二:海关为何要对“协助”费用征税?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企业提供的所有“协助”费用都要向海关交税,之所以海关会对有些“协助”费用征税,其前提条件是这笔费用没有包括在相关进口货物的实付、应付价格中。
通常,如果买方以免费或者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卖方提供了物品或服务,卖方在确定使用这些物品或利用这些服务生产出来的货物的价格时,会将买方提供“协助”的因素考虑在内,由此导致货物价格可能没有包括“协助”的物品或服务的价值,造成进口完税价格与货物真实的价格不符,因此,海关要求将这种情况下的“协助”费用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显然,如果进口货物的价格中已经包括了提供的“协助”物品或者服务的价值,此时就不存在再对“协助”费用补税的问题了。
问题三:应当纳税的“协助”包括哪些具体情况?
“协助”费用属于海关审价规定中的“价格调整项目”之一,对于何种“协助”属于应当纳税的情形,在海关《审价办法》的第三节《成交价格的调整项目》中作了具体的规定:
第十一条 以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时,未包括在该货物实付、应付价格中的下列费用或者价值应当计入完税价格:
……
(二)与进口货物的生产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有关的,由买方以免费或者以低于成本的方式提供,并且可以按适当比例分摊的下列货物或者服务的价值:
1.进口货物包含的材料、部件、零件和类似货物;
2.在生产进口货物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模具和类似货物;
3.在生产进口货物过程中消耗的材料;
4.在境外进行的为生产进口货物所需的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工艺及制图等相关服务。
例如,中国的A公司从越南的B公司进口鞋子,并向B公司免费提供了制鞋设备和模具,如果进口鞋子的价格中没有包括设备和模具的价值,这就属于《审价办法》第十一条一款(二)项所列第2种情形“在生产进口货物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模具和类似货物”,那么就要将设备和模具的价值计入进口鞋子的价格中征税。
问题四:认定“协助”费用需要把握哪些关键点?
实际贸易中,企业对外提供“协助”的方式很多,具体情形千差万别,致使企业面对海关要求对“协助”费用补税时难以把握。我们归纳了以下几个关键点,帮助企业准确区分是否应税:
1.进口货物
这一点相信不难理解,有进口货物的存在才可能产生进口税收的问题,这是海关征税的前提条件,如果连进口货物都不存在,只是对外提供物品或服务,就谈不上将物品或服务的价值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问题了。
2.“协助”费用与进口货物有关
即使有进口货物,企业也对外提供了“协助”,还要具体审查货物与费用的关系,按照《审价办法》的规定,必须是与进口货物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协助”费用才应税,如果提供的“协助”与货物的生产或销售无关,也不应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例如,中国的A公司向印度的B公司免费提供了一批饮水机,并从B公司进口药品,饮水机与药品的生产或销售无关,因此就不需要将饮水机的价值计入药品的进口完税价格。
3.属于《审价办法》列明的“协助”情形
企业对外提供“协助”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符合《审价办法》列明的情形,才属于应税的“协助”,否则,即使提供了“协助”也进口了货物,仍不可对“协助”费用征税。
例如,中国的A公司向马来西亚的B公司进口手机,免费向B公司提供了一台A公司生产的样机,此时,这台样机就不属于《审价办法》所列4种“协助”情形的任何一种,因此也就不需要将样机的价值计入进口手机的价格征税。
4.“协助”的价值没有包括在进口货物价格中
这一点也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如果进口货物的价格中已经包括了“协助”的价值,那么就不存在单独针对“协助”费用征税的问题了。
问题五:如果应税,所有的“协助”费用都要征税吗?
如果按照上述海关规定并对应企业进口货物和提供“协助”的具体情况,可以确定“协助”费用应税的,也并不一定要将所有的“协助”费用计入进口货物的价格征税,这就涉及到“协助”费用的核算和分摊的问题了。
例如,中国的A公司从韩国的B公司进口机床,并向B公司免费提供了价值100万元的零件,B公司仅使用了其中80%的零件生产机床并销售给A公司,那么,A公司应税的“协助”费用就是80万元,而非100万元。
又例如,中国的A公司从韩国的B公司进口10台机床,并向B公司免费提供了价值100万元的零件,B公司将全部零件用于10台机床的生产,但A公司目前仅实际进口了2台机床,那么,2台机床价格中应分摊计入的“协助”费用就是20万元,而非100万元。
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实际贸易中企业对外提供“协助”的情况千差万别,并非所有的“协助”费用都要交税,必须对费用的性质、费用与货物的关系、应税金额的核算和分摊等问题都要准确把握,才能做到依法纳税。如果理解和把握不准,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因为不了解应税规定,应交未交,使海关对企业产生偷漏税的怀疑,影响企业正常进出口活动,甚至遭受罚款等处罚;二是因为对费用性质和具体应税金额把握不准,不应交税却交税,或者本应少交却多交,都会对企业的合法权益带来损失。因此,当企业遇到“协助”费用方面的问题时,我们建议,有必要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智力支持,准确理解和核算,以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