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原料待涨,还是落袋为安?年关难过,现款支付货款成纺企资金支付能力的一大考验!
截至12月4日24点,全国公检棉花288.67万吨,其中新疆公检量达到283.49万吨,内地公检总量达到5.17万吨。从以上公布数据看出,内地棉花公检数据远远落后于新疆地区。除了种植面积下降、产量减少外,还与棉农惜售有关。不过近期随着天气、价格、郑棉等影响因素逐渐企稳,内地籽棉收购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
棉花该“售”还是该“留”?
近期随着天气、价格、郑棉等影响因素逐渐企稳,内地籽棉收购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考虑到明年3月份储备棉开始轮出,棉企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加快销售皮棉,棉企和往年一样采取了“快收、快轧、快销售”的措施,尽量降低皮棉库存。
据调查,还有不少棉企在皮棉销售上现在很“纠结”,虽然没有多少利润但也不至于倒挂亏损。这正是疆内棉花加工企业、棉商在棉花是卖还是留间犹豫不决、踟蹰不前的原因。
其实,相对于2015年9月-2016年4月国内郑棉、棉花现货市场一路直线下跌而言,今年轧花厂、涉棉企业的日子好过很多。
11月下旬以来,郑棉CF1705合约15600-16500元/吨宽幅振荡,重心不断下移;疆内外棉纺织厂、贸易商的补库力度虽然低于预期但支撑棉花现货价格居高不下;再加上10-12月份新疆棉出疆运输“不给力”和地产棉成“配角”等等现实因素支撑,目前一些疆内的棉花加工企业、经营商陷入到底是存棉待涨还是落袋为安的烦恼之中。
不少业内人士的看法是“多售少存”,尽可能把2017年上半年的经营风险降低,其中“双29”、“双30”手采和机采棉可以考虑暂缓出手,但3128、2128以及更低等级皮棉还是落袋为安为上,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其一、2017年棉花现货能涨多少?从销售时间上来推测,2017年1月中旬春节至2月中旬前国内棉花需求和消费基本停滞,3月6日开始启动国储棉轮出,因此如果1月中旬前不集中运出、销售新疆棉,只能等到3、4月份才有机会;
其二、外棉压力。据测算截至2016年12月底,2016年棉花进口配额将有20多万吨延至2017年2月底前使用,再加上2017年1%关税内配额89.4万吨,至少到2017年7月配额相对充足;另外,目前2017年4-6月船期澳棉1%关税清关下的成本约14800-15000元/吨,相较于新疆棉价格上的竞争力很突出;
其三、储备棉并非不能用。从2016年5-9月轮出成交和纺织厂的反馈来看,储备棉品质、可纺性仍很给力,部分大厂甚至保留了棉花进口配额,只采购储备棉、新疆棉配棉纺纱。考虑2017年储备棉轮出量充足,尽管满足精梳纱、高配棉、高支纱需求的量不能确定,但对供应的补给作用突出;
其四、棉企的资金压力。新疆很大一部分轧花厂使用的是农发行、信用社及其它商业银行贷款,必须按月份、按比例归还贷款,最后在2017年8月底实现“双结零”,资金压力可谓是如影随行,棉花能否存得住值得商榷。另外,相对于自有、融资、合资收购的棉花企业而言,占压近10个月收购资金也不轻松;
其五、棉纱、坯布等下游产品压力增大。目前,港口印巴纱与国产纱的差价已达到800-1200元/吨,进口纱涌入国内市场“势如破竹”,生产C32S及以下低支纱的中小棉纺厂已纷纷采取减产、停产应对;印度棉花上市推迟、出口延期以及国内货币政策隐患消除,印度棉收购、加工和出口走上正轨,印度纱竞争力“只强不弱”;再加上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出口形势越来越复杂,棉纱、坯布靠什么来呼应棉价上涨?
纱线价格上涨,纯棉企业压力大!
近日,冀鲁豫地区棉纱价格继续上涨,但因成本、资金等压力,进入12月,纺企停工、限产有增多趋势。
6日,山东某厂C21S、32S、40S价格分别20100元/吨、22300元/吨、23600元/吨,均较昨日上涨100-200元/吨。据企业反馈,近期常规纯棉纱线销售尚可,加上企业宁愿降低开工率也维持低库存的操作方式,企业成品库存在9-10天。
目前棉纱成本仍倒挂500-800元/吨,为减少损失,企业要么压低原料,要么提升棉纱价格。虽近期郑棉波动剧烈,但棉花现货稳如磐石,纺企唯有上调棉纱价格。截至6日,冀鲁地区棉价新疆手摘棉“双29”价格16400元/吨,机采棉3128级价格16000元/吨。
除纯棉纱外,纯涤纱、涤棉纱等行情同样上扬。截至6日,河北某厂T65/C3521S、32S、45S价格分别14000元/吨、15300元/吨、17900元/吨,均较上周五(2日)上涨100-150元/吨。
据分析,混纺纱价格上涨有两个原因:一是近期涤纶短纤价格回升。截至6日,冀鲁及江浙一带1.4D直纺涤纶短纤价格7550-7750元/吨,较上周五(2日)上涨50-100元/吨。市场认为,近期聚酯大盘维稳,利于涤纶短纤现货,近期价格重心或继续上涨。二是涤棉纱销售较好,企业借机提价。
据市场反馈,生产涤棉纱、纯涤纱的企业原料价格相对较低,利润较丰存,可谓是生产、销售两不愁。而纯棉纱企业则压力重重。
首先,原料捉襟见肘。近日,不断有纺企反映,由于新疆棉出疆困难,很多已签完购销合同,货款也支付了,只因车皮协调不了,棉花无法出疆。
其次,几乎所有棉企、中间商都要求现款支付货款,否则无论价高价低都坚决不成交。“这对纺织企业资金支付能力是一大考验。”某市场人士说,就是因无法支付货款,很多企业不得不继续下调开工率。尤其临近年底,企业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企业资金压力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