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如何看待“抵制中国货”这件事?
印度一些活动人士甚至策划着在空运货站进行静默抗议,要求海关和进口商不要清算来自中国的货物,以此来抵制“中国制造”。印度右翼组织“阿希尔印度教大会”则称:“我们会挨家挨户地去搜中国货,然后烧了它。”该组织成员已于本周开始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苏达马地区公开烧毁中国商品。
中国南亚协会顾问王德华7月1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印度的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媒体经常发表煽动性报道。
那么印度商人到底是如何看待“抵制中国货(BoycottChina)”这件事的呢?中国供应商与印度商人之间的合作会不会受到影响?焦点视界综合整理了部分印度本地商人的意见:
在知乎海外版Quora上(Quora虽然是美国网站,但是来自印度的用户占到了40%,号称印度“知乎”),大家的分析还是很理智的:
“ 印度贸易商人Jai Veer认为:“中印如果互相抵制,中国受影响较小,印度损失较大”。”
因为:
1. 印度不生产电子产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生产),这些商品必须通过进口。中国产品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印度,比如泰国商人会将中国产品打上“泰国制造”的标签,卖给印度商人(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操作,并且无法禁止)。结果印度商人仍然是从中国进口,并且花费了更高的成本。
2. 这违反了很多双边或国际贸易协定,而在国际外交层面,中国较印度更有优势,这对印度很不利。
3. 印度向中国的出口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如果印度想减少自中国的进口,必须促进本国的制造业发展。另一种办法印度现在正在尝试,那就是严格控制制成品的进口,而鼓励进口零部件,以此减少进口成本,达到支持本国制造业发展的目的。
“ 经济学硕士Kingshuk Bandyopadhyay说:“印度仅占中国出口的2.2%而已。””
对于印度消费者来说,很难找到中国产品的替代者,像是电脑、手机、集成电路、工业设备、网络设备等等,中国厂商都是主要生产者,印度人的选择只有:a,付更多钱;b,买劣质货;c,干脆别用了。
他认为,彻底抵制中国货的事情并不会发生,虽然网上键盘侠很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印度人仍然需要用他们的智能手机和电脑才能在Facebook上喊喊口号,如果没有廉价的华为路由器,他们连网都上不了。
“ Syed Firdaus Ashraf:“听说‘抵制中国货’,我笑了。””
这事让我想到了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决定抵制任何跨国公司的产品,过“Swadeshi”的生活。
* Swadeshi:甘地发起的抵制英货运动,当年那场Swadeshi运动的内容是“不要买曼彻斯特的布料,买印度的”(尽管当时印度布料的价格要贵得多)。
1991年,印度经济走上了自由化之路,各种各样的外国产品涌入市场,而我和我的朋友则决定只支持印度产品。我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支持本土工业发展,保障本地的就业。我们害怕印度会变成跨国公司的奴隶。
然后百事可乐进入了印度市场,我跟我的朋友们当然还是选择印度本土饮料。Ramesh Chauhan有Gold Spot、Limca、Thums Up;Pandole家族则是Duke's Lemonade、Mangola。
1993年,可口可乐也来了。Chauhan觉得在可口可乐的压力之下自己是无法生存的,于是将Gold Spot、Limca、Thums Up卖给了可口可乐,第二年,Duke's Lemonade、Mangola卖给了百事可乐。
然后我的使命就结束了。我意识到,在我维护印度制造商品时,印度商人自己先妥协了。
所以为啥我看到“抵制中国货”时笑了呢?因为去年2月,印度总理莫迪在孟买举行印度制造周,有两家公司在Chakan、Maharashtra拿到了土地配额,分别是生产塑料制品的Kingfa,以及生产管道的Lesso。
你猜猜他们是哪个国家的?猜对了,中国。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印双边贸易额正在增长,今年1至5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22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但另一方面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印度的贸易保护正在升级,今年印度已对中国产品发起12项调查,数量仅次于美国。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印度发起的调查正从服装、玻璃和矿产品等领域,转向新材料和机械。对中国产品的调查就着重于铝箔和光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