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旺季不旺,化纤指数下跌
商务部中国• 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一周(4.22-4.26)点评
据对350家被采价单位反馈的数据监测分析,本周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稍有回落。其中,化纤总指数收盘于104.4点,与上周相比,下跌了0.28点;化纤面料价格指数也小幅走低,收盘于100.84点,与上周相比,下跌了0.23点;化学纤维价格小幅下跌,收盘于109.29点,与上周相比,回落了0.27点。本周蚕茧丝绸类产品价格指数小幅下跌,收盘于104.47点,与上周相比,下跌了0.11点。
下面具体从化纤面料、化学纤维以及蚕茧丝绸类产品价格走势来看:
一、从化纤面料市场行情来看
化纤面料价格指数小幅走低,收盘于100.84点,与上周相比,下跌了0.23点。
里料方面,本周里料市场整体表现一般,个别产品走货有下跌迹象,市场价格略显混乱。具体来看,涤塔夫系列成交仍集中在260T、290T系列,该类型面料除了能用于里料之外,经过轧光等后整理后,能用于防寒服面料,适用性较广,目前价格维持上周;轻盈纺系列价格稍有走弱,实际成交价格有让利;提花里料中,以黑色提花表现平稳,其他表现一般,下游采购多用于箱包里料;针织经编网眼里料成交继续走低,厂家信心有所缺失;五枚缎用于包装等需求暂稳,价格也多盘整。
面料方面,本周面料市场成交仍无大的亮点,成交品种较为杂乱。具体来看,仿真丝产品仍是目前成交的主要品种,其中乱麻、花瑶绉均量价齐稳,而雪纺则表现相对偏弱;弹力面料近期成交势头较好,下游采购多用于休闲服装面料,其中CEY面料、SPH面料表现较好;喷气交织面料本周成交局部放量,其中人丝、人棉用于时装产品面料有翻单下达,市场潜力较大,此外涤棉、锦棉等产品也表现稳定;牛津布系列本周成交不如上周,但是全弹类产品则走出了较强的销售动力,下游采购多用于制作箱包和学生书包等,长丝牛津布成交疲软,部分厂家库存上升明显;塔丝隆系列则表现平稳,其中锦纶塔丝隆近期成交有放大迹象。而听闻近期涤塔夫、春亚纺、尼丝纺等依旧表现不佳,市场供大于求。
从商务部盛泽指数可以看出,本周市场成交气氛并未有好转,市场信心疲软,部分厂家有降价促销的操作,市场库存大致走稳,现盛泽地区坯布库存在36-37天左右;开机率方面,目前大部分厂家生产积极性稳定,喷水、喷气织机开机率在9成左右。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来,市场订单量并未有放大迹象,下游终端贸易商采购谨慎,导致今年市场大单缺失,需求面难以有好的改善。
二、从化学原料市场行情来看
化学纤维价格小幅下跌,收盘于109.29点,与上周相比,回落了0.27点。
本周国际油价先强后弱,但整体仍是趋于向上行情。周一由于美国宣布进一步打压伊朗石油出口后,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加剧,国际油价跳涨3%,至近六个月高位;周二涨势延续,之后两个交易日则是涨跌不一,纽约油价出现下调,布伦特原油则是继续走高。截至周四,纽约原油6月期货结算65.21元/桶;布伦特原油6月期货结算74.35美元/桶。PX方面,本周原料PX市场行情先涨后跌,前半周市场价格重心波动不大,但后半周,尤其是周四,价格大幅下调;截至周四,亚洲PX价格跌至928.83美元/吨FOB韩国和947.83美元/吨CFR中国,欧洲PX至840美元/吨FOB鹿特丹。
PTA方面,本周PTA现货市场行情多呈现区间调整格局,价格重心整体变化并不大;但后半周受到期货面疲弱走势的打压,现货价格出现回落。截至周五,内盘市场报价至6570-6620元/吨左右,成交商谈则至6520-6550元/吨附近。涤纶长丝方面,虽然国际油价表现较为坚挺,但是在上游原料成本支撑乏力以及需求偏弱的情况下,本周涤丝市场出现回落行情,主流厂家报价重心多有走跌。截至周五,其中POY 150D/144F主流厂家报价下跌200元/吨至9000元/吨,而FDY 75D/36F产品报价也略降至9850元/吨。
开工率方面,本周PTA周平均开工率集中在78.0%,较上周相比,下降了3.3%;实时开工率在78.8%,实时有效开工率在89.5%。本周部分小线意外短停,华南某装置停车。聚酯方面,本周荣盛前期检修装置重启,本期聚酯平均负荷小幅上升0.6%至92.2%,周五实时负荷在92.5%。织造方面,近日来织造市场整体开机率略有松动,本周主流平均开机率微调至89%附近。
产销方面,本周江浙地区涤纶长丝市场成交气氛偏淡,市场整体产销多偏弱。据统计,主流厂家市场周平均产销集中在50-80%左右;局部有低价成交的厂家,产销略有向好,部分较好的产销在100%-120%附近,仅有个别促销工厂产销可达300%、450%水平。
三、从蚕茧丝绸市场行情来看
本周蚕茧丝绸类产品价格指数小幅下跌,收盘于104.47点,与上周相比,下跌了0.11点。
在蚕茧丝绸整体弱势的情况下,茧丝绸行业要正确认清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继续稳固蚕茧原料基础,提高行业科技水平,加大产品创新与综合利用力度,探索文化+产业、工业旅游等产业跨界联动模式,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降低由于国际市场萎缩给茧丝绸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