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做单子,可能连“老本”都吃不了
近期电影院里上映的《上海堡垒》,让片方赔了一个底朝天,而同期的《哪吒》却赚得盆满钵满,让人不禁感叹,流量的时代终于过去了,质量为王的时代到来了。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从近两年的行情来看,按照老经验来做订单已经不行了,市场亟待思路的改变。
常规低迷,差异为王
纺织品差异化是近期来的一个新的热点,虽然这两年来一直在提,但是真正用心去做改变的纺织企业的确也只是一部分。
生产差异化纺织品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外围产能一下子兴起的时候,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产品的差异化率还提不上来,只能生产常规产品,常规产品产能一下子过剩,自然也就遭了殃。
虽然春亚纺、涤塔夫等大路货在如今的市场上仍然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架不住供应更多。
今年上半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一些常规产品相比,像弹力面料的一些差异化纺织品无论是价格还是供需,都稳定了许多。
生产这类产品的纺织企业不说吃饱吧,活下去总是问题不大的。
但是也要注意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外围织机的差异化率起来以后,现在的差异化产品会不会也变成常规产品了呢?
季节旺季减退,“剁手”旺季兴起
按照过去的经验,每年的3-5月是一个旺季,9-10月是另一个旺季。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市场上的订单数量就会飞速上涨。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统的“金九银十”的概念可能就不存在了。
在走访过程中,一家拥有超过千台织机的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就对小编说,以后谁再相信那些所谓“旺季”的说法,等着订单自己找过来,谁就可能是最先被淘汰的那批人。
不过,虽然传统季节性的旺季不再那么明显,但是随着电商的兴起,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的高峰开始和一些电商节日挂钩,又表现出了新的规律性。“618”、“双十一”、“双十二”等一些近年来兴起的电商节日,总会伴随着力度非常大的促销活动,商家在此之前总会进行一波集中备货,造成人为的“旺季”。
未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改变,这种趋势或许会变得更加明显。
下游跟风减少,原料炒不动了
此外,近期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原料价格炒不上去了,哪怕一时炒上去了,很快又会掉下来。
“买涨不买跌”一直是原料市场的一句老话,聚酯工厂产销爆发往往和原料价格上涨是同时出现的。而对于纺织原料本身来说,则是越买越涨,越涨越买。
但这种情况在今年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上游厂家想要炒涨原料的时候,织造企业却不买账了。织造企业不再跟风,面对涨价的原料采取了观望态度,涤丝产销持续维持低位,涨价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如今市场行情不景气,资金链紧张的织造企业不太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一下子囤好几个月的原料。但是无论怎么说,这次的结果是织造企业依靠了理性、不跟风的采购方式阻止了几波原料的上涨态势,给自己的生产经营缓解了压力。
相信在未来,理性购买原料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多,炒作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少,织造市场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健康。
随着时间的发展,外部环境、消费习惯、生产结构等因素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再靠着以往那些陈旧的经验可能连“老本”都吃不了。纺织人要学会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市场浪潮起起伏伏中获得自己的容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