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增长60%左右!大规模“返乡潮”来袭,年后用工“慌”不“慌”?

[ 来源:任萍 | 作者:任萍 | 时间:2023-01-12T08:54:39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自1月7日起,为期40天的春运正式拉开帷幕!

年关将至,纺织行业进入收尾阶段。对纺织行业而言,春运开启,意味着大量纺织工人返乡,加弹、织造、印染等环节的开工率将降至冰点!

 

“返乡潮”到来,多数工厂进入放假模式

据交科院预测,2023年春运客运量将达17亿人次左右,创近四年来新高,较2022年春运增长60%左右。

前两年,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春运人口大迁徙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停滞”。而今年,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全国范围内返乡意愿空前高涨,连续两年抑制的春节返乡需求将出现明显的“补偿式”释放。

众所周知,纺织行业的春节假期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日常生产需要,纺织工人平时的假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每逢春节假期,外出务工的纺织工人基本都会返乡过年。一般纺织行业的春节假期在1个月左右,但企业后续复工还需经历机器检修,招工等环节,所以纺织行业的停工时间远不止1个月。

某涤塔夫织造企业表示,往年,厂里基本没有放过年假,春节期间经常需要赶订单。但今年年前订单相较往年缩水不少,再加上前阵子大批工人感染居家,甚至部分工人直接选择返乡休假,产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过完元旦,赶完手里的单子,就干脆放假了!

受大规模“返乡潮”影响,人力和物流都将迎来巨大的挑战,“放假”“停工”已然成为纺织市场主旋律。

 

“返乡潮”过后,工人会否“一去不返”?

春节期间,是人员、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如此大规模的“返乡潮”来袭,企业管理者们不由得操心起年后返岗问题,担忧工人们会否“一去不返”。

随着产业布局的转变,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了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纺织服装产业,特别是在中部那些劳动力输出大省,“返乡潮”过后,部分工人会直接选择回乡再就业,从而导致原本企业年后返岗期间出现劳动流失现象。对企业而言,熟练工和技术人才都是“宝贝”,他们“回家”之后“另攀高枝”,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避免年后“用工荒”,近期,多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岗留工”政策,促进“员工留住、就业稳住、生产持续”。调查发现,“真金白银”的手段,例如提高春节期间加班费、计件费、提成比例,错峰休假等,这一系列举措能切实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逐渐成为企业稳岗首选。

这些实打实的稳岗留工措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更高的收入,也能为经济稳步恢复提供有力支撑,还能有效减少部分人员流动、推动各地疫情平稳压峰过峰,可谓一举多得!

 

编后语:

从以往经验来看,“薪资待遇”是人才“留得住”和“留不住”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鼓励反向团圆,还是完善生活保障,抑或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只有真正关心、关爱员工,为其提供“看得见”的成长空间,才能稳住长期的“岗”、留住长期的“工”。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