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龙头欲关闭荷兰工厂!国产替代加速崛起!这一高端化纤竞争即将进入白热化
芳纶是高性能化学合成纤维。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材料。
芳纶纤维具有低密度、高模量、高强度、耐切割、耐腐蚀、耐高温、绝缘和阻燃等优异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综合性能突出。
而近些年,芳纶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帝人计划关闭荷兰芳纶工厂
日前,日本帝人集团旗下的帝人芳纶宣布,计划关闭其位于阿纳姆的芳纶纤维生产基地,这是一系列成本削减措施的一部分。
这家总部位于荷兰的制造商在近期的声明中表示,为顺应市场形势实现组织“规模合理化”,计划在未来几年裁员15%。
声明称,帝人芳纶将着手制定精简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不排除进一步裁员的可能性。
与此次重组相关的变革定于2025年启动。这些措施包括计划关闭位于阿纳姆 - 克莱夫斯瓦尔德的生产基地,评估国际布局,调整战略方向,以及高度关注成本效益。
帝人芳纶表示,鉴于竞争加剧,尤其是来自亚洲的竞争,这些成本削减措施十分必要。此外,该公司预计,由于全球经济放缓,芳纶需求将停滞不前,这给销售价格带来压力。
与此同时,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成本价格增加。因此,帝人芳纶将专注于在现有市场和前景良好的新市场中,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增长。
需求充足,利润丰厚
2023年年报统计,全球名义产能约15-16万吨,同比增长约10%;全球需求约12-13万吨,同比增长约11%,未来将持续受益于下游光纤光缆、个体防护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初步统计2023年全球规模达47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83亿美元,2023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7%。
2023年中国对位芳纶行业需求量为2.38万吨。芳纶行业技术壁垒高,产能集中在国外。
芳纶总产能杜邦位列全球第一,帝人位居全球第二,泰和新材位居全球第三。间位芳纶产能排名第一的为杜邦,第二为泰和新材,第三为日本帝人;对位芳纶产能排名第一为杜邦,第二为日本帝人,第三为泰和新材。
芳纶行业毛利率30-40%,根据不同性能及应用价格稳定在10-30万之间。芳纶作为高性能纤维,国内生产企业较少,产品价格较为稳定。间位芳纶价格通常在10-20万/吨,对位芳纶均价在20-30万/吨之间。芳纶企业利润率较为稳定,通常毛利率在30-40%之间,属于高毛利行业。
国产芳纶产能高速增长
20世纪末,我国芳纶生产实现零的突破,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业获得飞速发展。2023年,我国对位芳纶产能24900吨/年,产量14300吨,表观消费量16840吨,自给率85%左右;间位芳纶产能25000吨/年,产量11046吨,表观消费量9886吨,部分产品出口,部分高性能产品需要进口。
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对位芳纶总产能30900吨/年。龙头企业泰和新材和中国中化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产能合计占比超过70%,产量合计占比超80%。我国间位芳纶总产能28000吨/年。现有5家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泰和新材产能遥遥领先,超美斯、德安德新材料、龙邦科技和池州乾峰也各自拥有千吨级的间位芳纶生产装置。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芳纶产能保持强劲的扩张势头。在对位芳纶供应方面,2024年底我国对位芳纶产能将增至33400吨/年,同比增长34.1%。到2028年,我国对位芳纶的总产能有望进一步攀升,届时我国对位芳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提高,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也将显著提升。在间位芳纶供应方面,2024年底我国间位芳纶总产能将增至28000吨/年,同比增长12.0%;到2028年,我国间位芳纶总产能或将增至66000吨/年,届时我国间位芳纶产能将占据全球总产能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