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观察 > 正文

盛虹创新案例登上世界经济论坛

[ 来源:吾爱盛泽 | 作者:吾爱盛泽 | 时间:2025-01-26T10:15:34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1月21日,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会上发表特别致辞。丁薛祥在介绍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时,指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举个例子,一家中国企业在新材料技术赋能下,可用8个塑料瓶抽出的涤纶丝生产1件T恤衫,用28个塑料瓶生产1件冲锋衣,每年可消耗300多亿个塑料瓶,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致辞中提到的这家企业,正是来自盛泽的民营企业——盛虹控股集团。

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制造业减碳则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作为扎根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龙头企业,盛虹控股集团一直在“低碳绿色”上走在前、做示范,通过不断探索减碳路径,在全球率先建成了3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产业链。

盛虹控股集团建设了全球首条从瓶片到纺丝的再生纤维生产线,实现用废弃塑料瓶生产聚酯纤维,进而生产服装家纺。在新材料技术赋能下,可用8个塑料瓶抽出的涤纶丝生产1件T恤衫。目前,盛虹再生纤维年产能达到60万吨,占全球一半以上,可回收利用300多亿个废弃塑料瓶,减少碳排放量近130万吨,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图片

图片

2023年3月,盛虹控股集团与产业链多方合作,发布“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搭建从纤维到终端产品透明可信的可追溯平台,制定国内绿色纺织品行业标准体系。目前,盛虹的再生纤维已经通过全球回收标准GRS认证,每批产品还有TC证书,而且有专用的识别剂和追溯剂,不仅能识别最终织物上盛虹再生纤维的含量,而且做到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可追溯。安踏、李宁、迪卡侬、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target等30多个品牌,已经与盛虹控股集团下游企业达成了协议,再生纤维加速终端消费普及。

盛虹控股集团建成了全球首条碳捕集纤维产业链,打通了从二氧化碳到聚酯纤维的整条产业链,实现了用二氧化碳生产服装家纺。这项技术获得了2024年国际纺联可持续和创新奖。目前,盛虹碳捕集纤维产能为3万吨/年,每年可捕集利用近1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为地球“再造”1.5万亩森林。

盛虹控股集团还建成了全球首条“二氧化碳制新能源材料”的绿色产业链。盛虹实现了把生产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生产绿色甲醇,再用绿色甲醇做成新能源材料,例如光伏胶膜材料EV、电解液材料EC/DMC。据悉,此条“二氧化碳制新能源材料”绿色产业链每年可主动吸收二氧化碳15万吨,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相当于种植3.7万公顷森林面积。

2025年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盛虹控股集团将锚定“双碳”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绿氢、绿电、碳资源利用、高端材料供给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打造“源头减碳、工艺降碳、末端用碳”的零碳模式,为行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样板。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