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观察 > 正文

谁才是中部纺织 “真老大”?河南女裤占全国 60%,湖北却要3年冲3000亿?

[ 来源:化纤头条 | 作者:化纤头条 | 时间:2025-09-25T14:09:06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年产值突破 4000 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中部首位,纱产量占全国 11%,女裤产量占全国 60%。

湖北也不甘示弱,2024 年规上纺织企业 1770 家,营业收入 1901.4 亿元,纱产量全国第五,布产量全国第四。湖北的目标是 2027 年达到 3000 亿,野心勃勃。

江西虽然近年营收有所下降,但粘胶短纤、羽绒服等细分领域竞争力强,2024年江西省规上企业化学纤维产量130.3万吨,环比涨幅近15%,占全国1.6%;产布5.29亿米,占全国1.7%;生产服装11.03亿件,占全国5.4%。

安徽和湖南则分别以 1200 亿和 1100 亿的目标紧追不舍。湖南的苎麻加工技术更是国际领先。

河南龙头地位能撑多久?

河南纺织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河南已形成从棉花种植到服装制造的完整链条,尤其在女裤和纯棉纱领域占据绝对优势。2024 年,河南纱产量占全国 11%,纯棉纱产量占全国 18%,尼龙工业丝和氨纶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

规上纺织企业数量达到 1646 家,居中部第一。这种规模效应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企业聚集。

然而,河南的龙头地位并非高枕无忧。湖北的快速崛起正在对其形成挑战。2024 年,湖北规上纺织企业数量已超过河南,达到 1770 家,营业收入 1901.4 亿元。

湖北的纱产量和布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五和第四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湖北计划到 2027 年将纺织产业规模提升至 3000 亿元,这一目标直指河南的霸主地位。

江西虽然近年营收有所下滑,但其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不容忽视。2023 年,江西粘胶短纤产量占全国的 24.7%,羽绒服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的针织服装和纱线产量也分别占全国的 5.4% 和 4.6%。这些细分领域的优势为江西纺织产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空间。

安徽和湖南虽然规模较小,但安徽的纺织工业优化升级方案和湖南的苎麻加工技术均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支撑。

湖北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推动和技术创新。2024 年,湖北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 年)》,明确提出到 2027 年将纺织产业规模提升至 3000 亿元。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湖北在多个领域发力。

江西的细分领域突围

江西纺织产业近年虽然营收下滑,但其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依然强劲。2023 年,江西粘胶短纤产量占全国的 24.7%,羽绒服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些细分领域的优势为江西纺织产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空间。

江西的针织服装和纱线产量也分别占全国的 5.4% 和 4.6%。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认可度是江西纺织产业的重要资产。

然而,江西纺织产业的整体下滑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产业链单一化问题。江西纺织产业过度依赖少数细分领域,抗风险能力较弱。其次是创新能力不足。与湖北和河南相比,江西在纺织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安徽与湖南的追赶

安徽和湖南的纺织产业规模虽小,但各有特色。安徽计划到 2027 年将纺织工业营业收入提升至 1200 亿元。2024 年,安徽纺织工业实现营业收入 1074.5 亿元,距离目标并不遥远。

湖南的苎麻加工技术则是其核心竞争力。

湖南苎麻综合加工产能占全国近一半,麻纺织业拥有国际领先的苎麻脱胶、超细支苎麻纺纱、苎麻面料织造和后整理技术。

这些技术优势为湖南纺织产业提供了高端化发展的可能。然而,湖南纺织产业的规模较小,产业链整合不足,仍需进一步拓展。

未来河南的龙头地位能否稳固?湖北的 3000 亿目标能否实现?江西能否重回增长轨道?这场 “暗战” 才刚刚开始,纺织人得抓紧布局,抢占先机。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石丽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