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近300家、分红近百亿!海澜之家的 “现金奶牛” 快被榨干了?
海澜之家,这个曾经以 “一年逛两次” 深入人心的国民服装品牌,而现在却陷入了一场 “闭店与分红” 的矛盾操作之中。一边是两年内关闭 283 家门店的收缩态势,一边是五年豪掷近百亿分红的 “慷慨”,如此矛盾的经营策略,到底是在干什么?
2025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海澜之家的营收增速仅为 1.73%,净利润却下滑 3.42%,而存货周转天数高达 323 天,库存压力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
更令人咋舌的是,2024 年分红比例高达 91.22%,周氏家族五年间从中获利超 40 亿。
但真正致命的或许不是这些数字,而是海澜之家能否在海外扩张和品牌转型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闭店潮与分红狂:一场危险的平衡游戏
海澜之家的门店收缩并非偶然。
2025 年中报显示,其门店数量从 2023 年的 6006 家锐减至 5723 家,两年内关闭 283 家门店。
2025 年上半年,海澜之家系列营收同比下滑 5.86% 至 83.95 亿元,创下三年来同期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存货余额攀升至 102.55 亿元,周转天数高达 323 天,这意味着每件衣服从生产到卖出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资金链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与业绩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澜之家的分红力度。2024 年,公司分红 19.69 亿元,占净利润的 91.22%。自 2020 年以来,累计分红近百亿,周氏家族凭借 60.13% 的股权控制权,从中获利超 40 亿。
这种 “高分红 - 低留存” 的模式,虽然短期内满足了股东利益,却可能削弱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调侃:“海澜之家这是把‘现金奶牛’挤到最后一滴,却忘了给牛喂草。”
海外扩张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面对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海澜之家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2025 年上半年,其海外门店数量增至 111 家,营收同比增长 27.42% 至 2.06 亿元。虽然基数较小,但增速可观。公司还计划在中东、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市场布局,预计下半年在悉尼开设首店。
此外,海澜之家宣布启动港股上市计划,意图通过国际化融资渠道加速海外扩张。
但海外市场并非一片坦途。海澜之家的品牌定位在国内尚且面临 “中年商务” 的标签困扰,如何在海外市场打破文化壁垒、建立品牌认知,仍是一大挑战。
更关键的是,海外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公司的高分红政策是否会影响这一战略的执行?
有分析师直言:“如果继续‘分光吃净’,海澜之家的海外梦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守江山难,破局更难
闭店是为了优化,分红是为了回报股东,但两者之间的平衡一旦失控,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
创始人周建平退休后,其子周立宸接棒,试图通过运动领域布局、城市奥莱合作和海外扩张来重塑品牌。然而,这些举措能否真正扭转颓势,还需时间验证。